close

(路透倫敦2日電)超快速量子電腦可是科學界聖杯之一,現在可能又離它更近了些。根據今天「自然」(Nature)期刊描述,一項最新發明裝置可在要求下隨時產出所謂的「糾纏光」(Entangled light)。



東芝公司(Toshiba Corp)劍橋研究中心的科學家今天表示,他們的糾纏光發光二極體(Entangled LightEmitting Diode, ELED)可為超高性能半導體晶片鋪路。

理論上,量子電腦若遇到問題,會立即嘗試所有可能解決方案,並可在幾秒解決現今最快速電腦需花上數年才能破解的問題。

但若要運用量子力學奇特的能量,說可比做容易。量子力學是在原子、光子與粒子層級看待世界。

但東芝的席爾茲(Andrew Shields)與同事相信他們擁有做到這件事的關鍵工具。他們發明一個簡易製成的裝備,只要接上電池,就可隨時隨地依要求產出糾纏光。

東芝團隊目前尚未進行到演算的部份,但席爾茲認為透過該設備,基本的量子計算迴路可在5年內準備好。

量子電腦是根據光學程序,這需大量糾纏光子,讓光源粒子互相連結,同時在兩種狀態中存在。這種現象被愛因斯坦認為相當「可怕」。

目前為止只能透過雷射光源產出糾纏光。但東芝的新ELED使用標準半導體科技,並以砷化鎵製成。砷化鎵是光學電子產品中常見的材料。

ELED跟消費性電子用品及現今家中燈光設備所使用的傳統發光二極體相似,不同的是其中包含一塊非常小的區域稱做量子點,可將電流轉化成糾纏光。

量子電腦初期應會被用來解決目前無法處理的問題,像是在製藥上做出新的分子模型。中央社(翻譯)

文章來源: 路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教產業報導 的頭像
    文教產業報導

    文教產業報導

    文教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