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旺報【(毛永波/香港商務印書館)】



不論諾貝爾文學獎以何種標準遴選出來,對出版者都是一個巨大的廣告牌。但對2009年的得主赫塔.米勒(台譯荷塔.慕勒)而言,這樣的說法充滿誘惑和風險。去年,一開獎,才發覺確實冷門,在中文世界只有1999年台灣出過《風中綠李》,大陸雜誌上曾翻譯過個別小說。這並不阻礙30、40家大陸出版社一擁而上爭取中文版權,期待發掘這尚不為大眾認識、但充滿潛力的富礦。

今年10月,大陸推出赫塔.米勒作品集,14部作品整合為10本書出版。到現在為止,從網上銷售排名看,賣得最好的排名4、5千名,最差的要排在6萬名之外。米勒作品的背景是社會主義,她講述的痛苦壓抑的感受,制度對人的傷害,是可以投射到大陸過去極左的歷史中,可以幫助省察人性,認識現實,這是她在大陸能產生影響的社會基礎。但當下誰願意深刻反思呢?

文章來源: 旺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教產業報導 的頭像
    文教產業報導

    文教產業報導

    文教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