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新加坡19日電)日本和法國科學家發現一種細菌,會讓紅色的害蟲木蝨(plant lice)變成綠色,助它們躲避掠食者,繼續殘害農作物。



這項發現對木蝨或蚜蟲等害蟲防治相當重要。它們是溫帶地區最具破壞性的害蟲,靠著吸食農作物汁液維生。

報告首席作者、日本埼玉縣理研(RIKEN)分子昆蟲學研究室的土田努(Tsutomu Tsuchida)表示:「這些細菌讓蚜蟲形成保護色,躲避瓢蟲和甲蟲等掠食者。」

他在接受電話訪問時說:「如果我們能消滅這些細菌,蚜蟲就會停留在紅色,很容易被掠食者發現。這項發現在農業方面相當有用。」

文教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路透倫敦7日電)說到基因組,大小的確很重要─英國科學家表示,1種原產於日本的罕見特別植物正面臨滅絕危機。



英國皇家植物園(Kew Botanical Gardens)研究人員表示,巴黎粳稻(Paris japonica)擁有目前所知的最大基因組,但這卻讓它處於絕種的高風險中。

皇家植物園僑佐爾實驗室(Jodrell Laboratory)研究人員李契(Ilia Leitch)說:「很多人想知道擁有這樣龐大基因組的後果為何,以及1個有機體若比其他有機體擁有更多DNA、是否真有影響。答案是『沒錯』。」

「擁有龐大基因組會增加絕種的風險。基因組越大,風險越高。」

文教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路透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15日電)研究人員今天表示,儘管北極熊生存所需的北冰洋浮冰正在快速融化,但牠們的未來還不算完全絕望。



  儘管有人悲觀斷言,由於夏季海冰融解程度已走上不歸路,北極熊未來註定絕種,最新研究卻持相反觀點。新研究主張,大量減少碳排放量,即能有效讓地球降溫、重建冰層,並拯救北極圈生態環境與北極熊。

  先前任職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的北極熊專家安斯特拉普(Steven Amstrup),率領研究團隊展開研究,他們的研究報告刊在「自然」(Nature)期刊。

  USGS團隊2007年認定,照目前的碳排量及暖化速度,在21世紀中葉前,全世界共2萬2000的北極熊有2/3可能滅絕,包括阿拉斯加州所有的北極熊在內。安斯特拉普當時是這個研究團隊的一分子。

文教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路透紐約2日電)根據新研究,比起法國和義大利的父母,加拿大的父母對子女較為寬容。



加拿大蒙特婁大學、法國勒恩大學和義大利天主教聖心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加拿大人寬容、義大利人嚴厲,而法國人則介於兩者之間。

蒙特婁大學教授柯賴斯(Michel Claes)說:「我們最重要的發現,是加拿大和其他國家民眾的差別。」

他補充說:「加拿大人注重獨立和溝通。相反地,義大利人則有較多規則約束及控制。我們發現,加拿大人在衝突中似乎比較注重協調。」

文教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路透倫敦29日電)今天發表的一份全球性研究指出,全世界38萬種植物中有1/5瀕臨絕種,而人類活動是讓這些植物絕跡的最主要致命傷。



來自英國皇家植物園(Botanic Gardens at Kew)、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和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NaturalConservation,IUCN)的植物學家發現,超過22%的種類瀕臨絕種,情況危急。

這份研究指出:「最大的單一威脅是把自然棲息地轉為農業使用,33%瀕危物種直接受此因素影響。」

聯合國將於10月中在日本名古屋召開高峰會,為保護更多動植物設定新目標。

文教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路透溫哥華14日電)根據今天發表的一系列研究,幾十年來的過度捕魚,已使得食品業損失數十億美元營收,破壞原可餵飽營養不良國家的魚世界。



參與研究的加拿大、美國和英國科學家也表示,過度捕魚往往是政府補助造成的結果,這筆資金若用在保護魚類資源上會更好。

根據這4份刊登在「生物經濟學期刊」(Journal ofBioeconomics)的研究,全球漁業經濟每年可創造2250億至2400億美元,但若捕魚方式能更環保,這個數字最多可再增加360億美元。

研究人員表示,數據結果指出,避免會破壞生態的捕魚方式、保護全球海洋魚類資源,這不只是為了生物上的理由。

文教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路透巴西里約熱內盧13日電)今天公布的研究報告指出,2005年亞馬遜森林一場威力驚人的暴風雨,摧毀了將近5億棵樹木,顯示氣候變遷導致天氣變化更為激烈時,世界上的森林可能更易受害。



紐奧良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研究人員利用人造衛星數據、實地觀察及電腦模組計算,2005年1月那場暴風雨橫掃亞馬遜地區時,大約毀了4億4100萬到6億6300萬棵樹木。

研究發現,這場浩劫造成的損害,約是同年瑪瑙斯(Manaus)周圍地區人為濫伐的30%。中央社(翻譯)

文章來源: 路透

文教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路透香港2日電)隨著氣候因為溫室氣體而更加暖化,中國科學家今天預測,中國農業用的淡水將會進一步縮減,導致未來農作收成減少。



他們在「自然」(Nature)期刊發表的研究表示,中國的氣溫從1960年以來升高了攝氏1.2度。到2100年之前,將再加溫攝氏1到5度。

北京大學氣候研究中心朴世龍為首的研究人員在報告中表示:「這種顯著的夏季暖化現象,將無可避免地增加蒸發作用,導致農業用水縮減。」

「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農作物到2050年前可能減少13%的淨產量。」

文教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路透費城21日電)美國大學研究顯示,透過社群媒體持續作連結不但增加壓力、削弱人際關係,甚至還導致睡眠不足。



賓夕法尼亞州中部哈立斯堡科技大學(Harrisbur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發現,在停用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與其它即時通訊等媒體1週後,這無所不在的科技其時藏有陷阱。

教務長達爾(Eric Darr)說:「學生瞭解,這些社群媒體,特別是臉書和即時通訊,如果管理不當會掌控他們生活。」

這所800名學生的哈立斯堡大學呼籲學生禁用一週,看一看這些科技對學生與教職員生活產生的影響。

文教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路透倫敦16日電)科學家發現基因的一個小小變異可能引發腸癌,表示這項發現有助於研發新抗癌藥物。



英國癌症研究所(ICR)學者領導的國際研究發現,若是DNA發生rs16888589基因變異,EIFH3基因就會產生更多蛋白質。

團隊同時發現,高濃度的EIFH3蛋白質會導致腸癌。每年約有50萬人死於腸癌,高居全球癌症死亡排行榜的第2名。

ICR的侯斯頓(Richard Houlston)表示:「這很有趣,看到DNA序列的一個變異,就能改變生產的蛋白質量,進而提高患病風險。找出涉及癌症形成的蛋白質相當重要,它們是研發新藥的潛在目標。」

文教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