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記者陳秀玲/綜合報導】
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地球與行星科學通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今年7月刊登陳鳴博士等有關岫岩隕石坑中柯石英發現的論文。意味著中國境內首個經嚴格科學證實的隕石坑得到國際科學界肯定。
《羊城晚報》報導,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陳鳴和研究小組去年11月,在遼東半島北部的岫岩滿族自治縣蘇子溝鎮丘陵山區一個環狀地質構造中,發現大量超高壓礦物柯石英。超高壓礦物柯石英為該坑的撞擊起源提供確鑿證據。這不是中國第一次發現疑似隕石坑,但是第一次被科學證實隕石坑。
岫岩隕石坑,從坑外山脊往下望,好似一個大碗,坑直徑約1800公尺、深約150公尺,隕石撞擊事件發生在5萬年前。
岫岩隕石坑的研究成果,得到科學界認可,被譽為「2009年重要科學發現之一」。央視科教頻道《走進科學》今年8月播出專題片「神祕的羅圈坑」。其他媒體也紛紛報導,不約而同提及隕石坑內的怪事:什麼井水漂著油,土能當煤燒,讓遼寧鞍山「羅里圈」小山溝,變得神祕莫測。
事實上,坑內大量植物死亡後被埋在地下,經過千萬年變成炭,土就變成黑色的泥炭土,曬乾後當然就能燃燒。位於泥炭土層中的水不能流動,水質自然不好,在燒開後也就有浮油出現。
隕石撞擊坑形成後,坑內積水形成小湖泊並沉積上百公尺厚的湖泊沉積物。大約在3.9萬年前,地勢較低的岫岩坑東部形成缺口,積水流出並侵蝕山體,最後湖泊消失,演變為今所看到的碗形凹地。
岫岩坑的證實,填補中國領土上這類獨特地質構造形跡的空白。但陳鳴博士說,「有關這個隕石坑撞擊物理化學效應、撞擊實踐年代學、撞擊構造等還有大量的工作要繼續完成,希望國內在這個領域還有更多的突破。」
文章來源: 旺報
- Feb 25 Mon 2013 09:59
中國首個隕石坑論文 獲國際肯定,論文翻譯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