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交通混亂,本來是自己家裡的醜事,但是這種亂象已被美國、日本及加拿大列為赴台旅遊的警示項目;改善交通是國內主管單位天天喊的口號之一,發展觀光也是政策的重點,如今被三個被認為是對我友好的觀光大國將了一軍,真是情何以堪。



日本交流協會的網站指出,台灣人駕駛習慣差,請日人來台時,要提高警覺,避免發生意外。加拿大官方的旅遊報告也指出,台灣市區交通擁擠,駕駛常不守規矩,機車經常在車流中穿梭,要加拿大旅客得小心。美國國務院則提醒來台旅遊的美國人:台灣主要城市通常道路擁擠,許多機車在道路中穿梭使駕駛環境更糟;許多駕駛者不尊重行人路權,過馬路時必須小心;山區駕駛更需注意,山路通常窄小、曲折且坡面規劃不良,大雨後可能無法通行。

旅遊已成為開發國家國民的重要休閒活動,到國外觀光,由於生活環境背景有差異,先決條件是必須安全,台灣的交通問題被列為國際旅客的警示項目,是國內觀光發展的重傷害。

三國對台灣交通狀況的評論重點差異不大,基本上就是國人的駕駛習慣不良,不尊重行人,機車四處亂竄,行人過馬路有危險;再來就是路況不佳,尤其到了山區得自求多福。

分析警示的內容,市區交通擁擠不是台灣特有現象,世界各重要都會都有相同煩惱,可是不守交通規矩,則是用路人的養成教育出了問題;交通紊亂是由於許多國人從小就沒有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至今家長帶著小孩過馬路闖紅燈的鏡頭,仍常常在我們身邊發生;至於國人駕駛習慣不良,則與考駕駛執照的方式有直接關係,國內考駕照只考操縱車輛的技術,完全忽略駕駛禮貌與習性,駕駛人在路上橫衝直撞不尊重行人,反映了學習與實踐上的因果關係。

至於國內的機車問題,則已完全民粹化。小小的台灣島上有一千多萬輛機車,任何人都知道這會對交通造成什麼樣的衝擊,但因使用機車的人太多了,政府明知有問題卻投鼠忌器,不敢明目張膽的抑制機車成長,只能在法規上限制機車行駛的範圍,導致慢車道大車、小車混行,機車在汽車狹縫間殺進殺出的驚險畫面,可能嚇到不少外國旅客,可是卻是台灣交通的死結。

國內道路不良,用路人皆知,美國國務院只對台灣的山區小路提出警告,算是客氣;單只一個路平專案,國內各級單位就已焦頭爛額,即使調查「路不平」的台南地檢署曾指出,承包道路工程的包商長期以來跟驗收單位勾結,讓偷工減料的工程過關,是全國普遍現象;可是各國各地的馬路坑洞仍然永遠補不平,所以山區小路路況差,遇雨中斷很合乎現狀。

國內交通受國際批評,一定會有人叫屈,認為台灣的交通絕不是全世界最糟,識者隨便就可舉出手指頭不夠數的國家,交通比台灣更亂;台灣經濟發展有目共睹,帶動國際聲譽也為之提升,生活素質與環境應已具備開發國家水準,相信美、日、加三國是以開發國家的標準來看台灣的交通問題,出現了認知落差;如以這個觀念切入,國內交通就更有升級必要。交通安全不再是家務事,已涉及到國家形象,交通與觀光都屬於交通部的職掌範圍,在這個議題上,主管單位只有下功夫創造交通與觀光雙贏,沒有其他選項。

新聞提供: 台灣新生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教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